小河悠悠在线阅读

《小河悠悠》

小河悠悠
  • 小说作者:三人行天下
  • 小说字数:1.11万字
  • 小说分类:最新小说
  • 小说状态:连载
  • 小说版权:起点中文网
  • 小说章节:3.六妹
  • 小说标签:短篇小说 短故事 三人行天下
  • 小说标题:小河悠悠(三人行天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官方正版
开始阅读
小说简介:在这片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已有数位故交旧友离开人世远遁天堂。很少有人能提起他们的名字,就好像他们重来没有来过一样---

章节试读:

  三间低矮破旧的瓦房突兀的立在周围两层三层楼房中,房子里人声噪杂。此刻,向阳面的屋瓦上,被扔上了两件旧衣物。

  沙哥躺在堂屋正中的安床上,头冲门,面上覆盖着黄草纸,并拢在两侧的双手干枯晦暗如鸡爪一般。就在一年前,一米七不到的身高体重有一百八十多斤,如今形销骨立,身后重不到八十斤。

  木框四条腿两根撑子,攀上麻绳,经纬交织,皖北人称之为安床。人往上一躺,重力作用会形成一个人型窝窝,以前皖北农村人家标配。夏秋铺芦苇席,冬春在芦苇席下铺上稻草、麦穰保暖。二零零零年以后,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安床换成了板床,安床已不多见了。

  堂屋里挤满了人,沙嫂坐在床头地上不停地举起双手匍匐到地,撕心裂肺哭天抢地:“我和小伟以后怎么过呀---”,小伟跪在老娘身边,面露戚容目光呆滞,不停的往燃烧的老盆里加黄纸,这个十五岁的辍学少年早已有了心理预期。

  家族老执(宗族婚丧嫁娶仪式组织者,一般为有文化又有德望的长者)及主事的和沙哥的两个哥哥商量着丧事如何办理、事项如何安排。

  沙哥长我三岁,是平五服的兄弟,出生在七十年代。

  农民生活艰难,在温饱线上挣扎,直至七九年分单干,农村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温饱问题才得到逐步解决,农民日子一天天好将起来。

  土地分到户的最初几年,农民们缺乏现代种植技术,同时严重缺少生产资料如化肥、牛马等,一个大队遗留有一辆三天两头趴窝年代久远的拖拉机,中看不中用。化肥全靠农家肥、庄稼杆堆肥,犁地靠邻里间结对用牛,田间管理、收割全凭人工。农民一年到头能有九个多月时间耗在田地里,只在春节前后有两三个月的农闲时间。家里劳动人口少的,常常到了庄稼收割的时候田里的杂草还没有锄干净,产量自然少的可怜。这个时候家庭劳动力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田间管理得好,产量能比别人高两三成,甚至翻倍。

  这里地处淮河支流湾地,土地多而肥沃。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三五年会遇上一次区域性内涝灾害,十多年便会遇上一次全流域洪涝灾害,农民多有逃荒讨饭,多灾多难造成了了该片区缺少文化积淀。

  农民忙于糊口,没有余力去重视孩子的教育,都恨不得给自己的孩子拔苗助长快点长大好去干农活种庄稼分担生活压力。到了三四年级时候,一半的孩子已经不再读书,回家务农了。

  沙哥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全是劳动好手,他们家第一个在村里盖起了六间大瓦房,让邻居们艳羡不已。沙哥爸爸头脑活络,一九八六年在沙哥三年级时借了一部分钱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农闲时搞运输,给砖窑厂拉红砖。沙哥就这样离开了学校,开起了拖拉机,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而我则一路求学,考上了县一中,再后来去外省读了大学,毕业后去了省城工作定居。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家购买了拖拉机,沙哥就不再给砖窑厂拉砖了。一九八九年,村子南边的小河被人承包了养鱼,沙哥就住到了河中央的水泥船上,帮人看鱼卖鱼。村民买鱼时在河边喊上几嗓子,沙哥便摇上小木船到岸边。每次家里来亲戚,我去买鱼时,同样的钱别人买一斤我能买到两斤。

  夏秋季,我和六妹等玩伴最喜欢去河边割牛草,割满一粪箕后,便一起喊:“沙哥--”,沙哥便会摇上小木船载我们到水泥船上去,抓些网箱里的小鱼小虾回家用瓶子养着,养死了就再去船上抓新的。

  八九十年代李连杰主演的一系列武打片带动了功夫热。沙哥不知哪里弄来一本武功秘籍,有时间就按书上的动作图照猫画虎,早晚绑上沙袋在河边的庄稼地头跑步。没有人见过沙哥耍功夫,沙哥倒是练了一身蛮劲,一身肥膘,走路都晃着走,再加上他那六叶子脾气,附近人打心眼里怵他,好在沙哥从不主动惹事。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农民的负担越发大,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支持外企、私营企业等;另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基本的农业税上缴公粮外,农民还须负担三提五统等税费。这使得部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弃土地到城里谋生路。

  一九九三年,小河没人再承包了,沙哥从船上回到了家里。这个时候哥哥姐姐都已各自成家,沙哥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因为不擅长干农活,人又长的彪悍,再加上性格有点虎,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眼看同龄人一个接一个结婚生子,父母急得唉声叹气。

  年轻人拉帮结对去南方城市,沙哥不愿出去打工,心情好时就帮父母做做点农活,心情不好就在乡野集市闲逛,成了农村的二流子。就这样晃荡到了二零零二年,一来二去在集市上和一邻村小媳妇对上了眼,那女的老公常年在外,两人偷偷好了起来。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媳妇的老公听到风言风语赶了回来,小媳妇架不住一番审问,竹筒倒豆子全招了出来,两人迅速离了婚。就这样二十八岁的沙哥不用媒人也不用三姑六娉便把那小媳妇领回了家,为父母解决了一桩心头大患。

  沙哥成家后也和哥哥们一样另立门户,不到一年便生了个儿子。沙哥不是做庄稼的好手,每季收成总比不上比别人家,老婆不免埋怨争吵也不免被山哥一顿捶。捶完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一家人要吃要喝,沙哥一想总这样也不行,别人出去打工干几年挣了钱回家就能盖两层楼房,我也要去打工给儿子攒老婆本。二零零五年麦收后,沙哥把孩子交给父母,领着老婆投奔在省城打工的姑表兄弟去了。

  在老表的引领下,沙哥带着老婆做了工地泥瓦匠。工地提供多人间宿舍,沙哥年轻力壮有所不便,就在城中心租了间民房,去哪个工地都不会太远。干体力活,身体是本钱,两口子倒没有亏待自己,每天下工后都有大荤配小酒。

  夫妻俩只是在春节放假回家陪伴儿子半个月,其他的啥也不管,包括人情来往全部交给孩子爷爷奶奶。因为沙嫂的身份原因,奶奶一直不喜欢小孙子,日常不开心便骂一些不中听的乡野俚语出气,被沙哥知道后回家发了一次飚耍了狠。爷爷嗜酒一辈子早有中风的征兆,照顾孙子有心无力。小伟成了事实上无人看管的孩子自然生长。

  沙哥带着老婆在省城工地做了十多年,有了一笔接近七位数的存款,夫妻俩时不时商量着,再干个两年就回家修两层楼房给儿子将来结婚用。

  十月底的周末我在省外出差,接到省城打工的小弟电话:“沙哥昨天半夜住院了,在ICU。”

  回到省城的第二天一早我便去了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外大厅内,沙嫂倚靠在角落里,神色憔悴,讲述了发病经过。

  当天下午收工后两人回到出租屋,晚饭做了红烧肉大快朵颐,沙哥又喝了半斤白酒。睡到半夜沙嫂被“咣”的一声响惊醒,伸手一搂没有搂到人吓了一跳,开灯才发现沙哥掉到了床下,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任凭怎么喊也没反应。沙嫂根本抱不动,赶紧打电话给租住在附近的沙哥老表,120很快将沙哥送到医院,医护人员诊断是重度脑梗,紧急手术。在ICU第三天,沙哥才苏醒过来,失语偏瘫。

  沙嫂不停的淌眼抹泪,十来天时间已经交了十多万医药费,两人自认为身体状况很好,多年来没想过购买新农合,这次一分钱都报销不了。主治医生找她谈话,沙哥是重度脑梗,手术后命算保住了,但偏瘫是不可避免的,经过康复训练,最乐观的是自己可以照顾自己。考虑到沙哥没有新农合,医生建议出院后回当地医院做康复训练以节省费用。

  待到探视时间,进了ICU,一眼看去沙哥整个变了个人似的,手术剃光的头发新长出了米粒长短,头顶一侧显见凹下去一块,下颌变尖了,床单下光着身子,身体瘦了一大圈,肚皮松松垮垮。也就十来天的时间,真是病来如山倒。

  沙哥见到我,动弹不得,眼泪哗哗的往下流,张着嘴巴呀呀的说不出话来,让人难过。我拿纸巾帮他拭泪,握着他没有感觉的手:“沙哥,你得好好养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沙哥住院以来,沙嫂和二哥轮班待在医院ICU大厅,晚上就在大厅找个角落铺上席子盖个毛毯,大姐夫负责给他们做饭送饭。

  “嫂子,要不要申请水滴筹?”我以前帮一个脑梗病人申请过,筹集到一部分资金缓解燃眉之急。我把以前帮别人申请的水滴筹记录调出来给沙嫂讲解。

  “我不要申请,不能麻烦别人。”沙嫂直接拒绝了。

  一周后,沙哥出院直接回了老家。

  再次见到沙哥,时间来到了春节。

  村子的水泥马路上,沙哥在老婆的搀扶下,一脚深一脚浅一瘸一拐,身子微微后倾,头颈僵直,缓慢的向前挪动着,像小儿麻痹症走路一样。折返走了不到三十米,沙哥不愿走了,沙嫂拿个鞭子轻轻的抽打呵斥,沙哥瞪着沙嫂咿呀咿呀。

  我和沙哥打了招呼,沙哥呀呀的回应,口不能言,神情木然,显然沙哥不得不接受了现实。

  沙嫂说刚才沙哥在骂她,让她滚,她心里跟镜子一样明白,沙哥是担心她跟别人跑了不要他了。她强迫沙哥走路锻炼,只有沙哥能简单的生活自理了,她才有时间去管理庄稼。

  “你沙哥太懒了,每天要拿鞭子赶,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

  到了五月份,政府把沙哥家列入了贫困户行列,考虑到他家的三间旧瓦房年久失修,又在马路边给新盖了三间瓦房。

  到了十一假期回家再见到沙哥的时候,沙哥已经能够自己拄拐一步一挪走个三五十米了,情绪也比以前稳定的多。这个时候沙哥父亲的脑梗轻度发作,好在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自己照顾自己。

  然而,我准备返回省城的前一天夜里,沙哥出事了。

  十月份,天气依然炎热,没有安装空调,沙哥半夜睡不着,也没喊醒沙嫂搀扶,自己拄着棍子在星光下到马路边乘凉,结果摔了一跤,头部好巧不巧摔在砖头上。及至天亮沙嫂找到头部渗血昏迷不醒的沙哥,送到县医院,医生直接让拉回家办后事。

  沙哥的嫂子和邻居提前在家做了准备:1、喊宗族老执到沙哥家安排布置;2、把安床放好;3、老盆(家庭用和面的黄瓷盆)、长明灯(碗、灯芯、香油);4、派人迅速去集镇殡仪用品店买寿衣、孝布(白布)、白纸、黄草纸、鞭炮;5、老执通知宗族厨子过来议事。

  沙哥回到家里,立即有人放起了一长串鞭炮,非节非年,这种没有预警的鞭炮昭示有人故去。

  根据当地风俗连殡三,丧事举办三天。因天气炎热,决定当晚火化。

  小伟身披孝衣(一长条白布,中间剪开一段套在头上),腰系麻绳,脚穿孝鞋(以往是在鞋面缝上白布,后来直接买白布鞋),手拿孝棒(一段缠满白纸的鲜柳树枝),坐在大伯的三轮车里去娘家(沙嫂的娘家)及亲戚家(姑姑、姑奶等)报丧。

  老执就三天事情做了分工。

  大歪带人去厨子家拉锅碗瓢盆、棚布,进行灵棚、客棚搭建;

  内执小正负责安排采买以及用人安排(打井、擎重、账桌、酒席洗切端捧传菜等),先就近采购当天办事人员用的菜品、烟酒,第二天凌晨再根据主家的客情去县城采购。

  外执大猛负责联系唢呐班及风水先生、联系纸扎、亲戚接待、主导祭奠等。

  而我则被小正安排端捧传菜。

  未到中午,灵棚、客棚、锅棚及大锅灶已全部支起来了。客棚放在新旧瓦房之间,锅灶支在老房子门口,为了便于出殡,将灵棚搭在了新瓦房门口,灵床被抬到了新房里。

  灵棚搭建是有讲究的。灵棚倚门而建,互为通道,在门外并立起两扇门板,门板上贴挽联,两侧留有通道进出堂屋。挨着住门板依次放有一大一小两张八仙桌,大桌子立遗照、放祭品,二零零零年以前三样祭品猪头、公鸡、鲤鱼全用实物,后期全部简化为模型,白馒头是实物,上头插着一双筷子。

  小八仙桌的三侧放有蒲垫(装满干草的蛇皮口袋),离桌子前方蒲垫一丈远处再行放置一个蒲垫,供祭奠跪拜。桌子上放有一双筷子、一个酒盅、一个酒壶。

  家族里帮忙办事的每人每天一包香烟,有钱人家给两包。中饭每桌荤素八个菜,饭后有事的忙事,没事的在棚下打牌。

  约三点来钟,从隔壁村买的老人自用寿材用沙哥老大家拖拉机拉了回来,三六的寿材(帮三寸、底盖六寸,上好的是六六寿材)。众人用绳子抬了下来放在院子里,木匠开始上深紫红色的油漆。

  傍晚时分,外执喊小伟及其堂哥去村口迎接来烧倒头纸的娘家人,女性晚辈家属跟在后面哭丧。在村口,小伟及一众家属上前跪迎,办事的跟随接过娘家人带来的祭祀物品。

  娘家人在灵堂外依次排开等待祭奠,小猛早已等候在此。待到第一个人走上前来,小猛扯着嗓子喊道:“点--火--”,拖着长音。来人如是晚辈便在第一个蒲垫前弯腰作揖,依次双膝下跪三叩首,小八仙桌两侧跪着陪奠的也需侧着脑袋点三下;来人起身三大步走到八仙桌前再次作揖依次双膝跪下,左侧陪奠的双手依次拿起酒盅、筷子传递给来人,来人双手迎接作揖再传递给右侧陪奠的,三叩首后起身倒退三大步回到第一个蒲垫前,再次作揖下跪三叩首,在小猛的“孝子贤孙谢---”中礼成,离开前往堂屋。来人如是长辈,则只需作揖便可。

  在和沙哥两哥哥商量好葬礼规格及通报次日前来奔丧人数、购买祭品种类后,娘家人便回程准备去了。

  农村崇尚土葬,但政策规定必须火化,当地殡仪馆一般将遗体烧成大骨头即止,以便回家后可按人型摆放。

  吃过晚饭,灵车来到,小伟和沙哥的外甥们跟车去殡仪馆,一位堂哥留下以便迎接骨灰回家。老执指挥余下人等将寿材抬进堂屋,放置好老盆、长明灯。灵车回来时已是午夜十分,小伟在家族长辈的指引下将父亲的遗骨按照躯体位置放进铺在棺底的寿衣内。

  第二日一大早,所有办事人员早早来到,吃完早饭,有事忙事,没事棚下打牌。上午八点前采购的、唢呐班及纸扎先后都来到了。

  唢呐班将表演车展开,音响、大屏幕一应俱全。唢呐一响,丧事的气氛便立刻弥漫开来。花圈、招魂幡、纸别墅、纸车、纸电视、纸童男童女放置灵棚前方两侧,到处是悲伤肃穆的气息。

  记账桌放在客棚下,记账先生是村里会写毛笔字的老高中生,收钱的是沙哥的姐夫,两位家族妇女在桌边负责破孝。上账者如是子侄辈给长条状白布(俗称孝巾),如是孙辈或平辈给孝帽(一方块白布,三角缝在一起,另一角折叠起来),如是长辈则给一块白布系在胳膊上。孝巾的长短体现主家的经济状况,有钱人家的长,困难家庭的短。

  上账者会拿到一份礼袋,袋子里装有一包香烟和一条白毛巾。上午主要是家族及乡邻前来上账(家族家庭中,除帮忙办事的外,另安排一人上账吃酒席)。

  待到下午众人就忙起来了。沙哥家族的亲戚陆续赶来奔丧,小伟及其两个堂哥不时走到门口跪拜迎接。我被重新安排和小闹两人负责陪奠。

  四时许小猛喊小伟一众去迎接娘家人,唢呐带路。

  晚上是正宴,开席前,老执带领孝子在唢呐引领下来到席前,孝子跪拜谦辞请宾客吃好喝好。席开二十桌,每桌十人,香烟两包,白酒饮料各两瓶,先是八个凉菜,接着十二个热菜,最后再上八个吃饭菜,全是大荤半荤,个别桌吃个底朝天,大部分的桌席残留一半。宴席结束前,老执再次带领孝子再唢呐引领下到席前,孝子跪拜致谢。

  七点多点晚饭结束,正奠开始,所有上账的亲戚及乡邻都要上奠。祭奠时围观者众,一看主家排场客人多不多,二看上奠的会不会奠(有年轻人搞不懂程序会程序颠倒出丑),三看老执的办事能力。农村白事,亲戚特别看重祭奠出场顺序,通常顺序是娘家人第一姥娘(外婆)门第二,经常有排奠顺序出错主家被亲戚问责甚至动手的。两个小时之后,祭奠结束。

  人流又开始聚在唢呐棚边观看唢呐表演。二零零零年以后,唢呐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很多唢呐班台为了利益及名气,深夜开始涉黄表演,也有的是主家为了热闹主动要求特色表演的。围观的老少人等不时拍手起哄喊再来一个,个个伸着脖子目不转睛。

  第三日一大早,负责打井的四位年轻人在唢呐手的引领下下地,按照风水先生要求的朝向及大小,在早饭前完成了任务。

  早饭后,老执安排人手拆了门板,将棺木及供桌移至门前马路上,钉上棺钉,开始路奠。为了节省时间尽早出殡,重要的亲戚上奠后,会安排同辈的乡邻一起上奠磕头即可。

  路奠结束,拿纸扎的、擎重的、背黄草纸的、拿公鸡的、骑三轮车的、抬供桌的、过桥前放炮的各自到位,屋顶上的衣物已被取下连同其他的生前衣物被褥用品等一起装在的沙哥自家的三轮车里,按照风俗挑拣了一套衣服留给小伟纪念。

  随着供桌被抬走,一声“起---”,棺木被八人抬离地面,长明灯留在棺木前端,将会随着棺木一起下葬。小伟端起老盆摔在准备好的石头上,“砰”的一声老盆摔成碎块,两个表哥架着手拿孝棒的小伟在棺前带路,沙哥堂哥的孙子手拿柳魂旗(只可孙辈及以下)与拿纸扎的一起跟着唢呐走在最前端。

  所有的女性家属及女性亲戚不被允许跟上坟地,起棺后便开始与乡邻一起清除丧事标志。

  棺木经过的村子里人家门口,已早早的准备了麦穰、稻草在烧,以去除晦气。

  到了坟地,擎重的放下棺木,按照风俗小伟堂哥用公鸡的鸡冠在棺盖上擦出鸡血。在风水先生的指挥下,小伟下到井里,做完引领棺木下葬的仪式后被拉上来,棺木正式下葬,堆起黄土。

  纸扎、所有的黄草纸及沙哥生前衣物被褥用品在坟前燃起了熊熊火焰。花圈叠放在坟上,柳魂旗插在坟前,孝棒及筷子、倒扣的碗依次摆放在坟前。

  依照惯例,公鸡给了村里的五保户。

  按照风俗,下葬后,所有的亲戚不可再回主家,直接从坟地返程。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里,只留有柳魂旗在新拢的黄土坟前迎风飘荡。

小河悠悠相似小说
王者短故事集
短篇小说古言
索灵短篇小说集
骸云短篇小说集
恐怖短篇小说:深山老林
麓璐短篇小说集
短故事大全
鱼的短篇小说集
文苑短篇小说集
尘染白个人短篇小说集
本网站属于导航站,我们只提供导航,请打开起点中文网官方网站浏览小河悠悠最新章节列表目录。本部书籍标签:小河悠悠 小说、小河悠悠免费阅读全文、小河悠悠小说阅读免费、小河悠悠笔趣阁无弹窗免费阅读、小河悠悠全文免费阅读、起点中文网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小说TXT下载、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笔趣阁、全文免费笔趣阁、合集小说完整版、小说全集在线阅读、最快刚刚更新最新结局、最新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笔趣阁、最终结局最新今天、最新全文免费阅读小说无弹窗、笔趣阁小说系列全目录、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最新篇章最新章节目录、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广告、最新免费全文阅读、免费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阅读、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小说全集免费阅读、全文小说最近章节。

小河悠悠最新章节|小河悠悠免费阅读|小河悠悠主角是谁?

Copyright 2022 www.guanwang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导航

小说导航不侵权只提供小说正版导航,版权属原作者原官网.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20009290号-4 公安备案号: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3253号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